東西殯葬文化的差異

2019-04-12


一元論vs.二元論:
中國人是以一元論的眼光看待死者及喪事,死者仍被視為本家族的一員,牌位與墳墓被認為是死者的延伸,祭祖儀式尤其神聖,此種祖先崇拜導致中國人喜歡「隆喪厚葬」。
西方是以二元論的觀點看待死亡,他們重靈魂輕軀體,認為軀體只是靈魂的寄居場所,死亡是靈魂的解脫與昇華。
西方人認為的靈魂可以脫離軀體單獨存在,殯葬是在安置死者的靈魂,所以喪儀中著重肅穆莊嚴,因此傾向「簡喪薄葬」。



宗族制vs.教會制
中國人重血緣、重家族、重孝道的宗法制社會原則融入了死亡文化之中。認為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所以殯葬是以家族為基本單位辦理的社會活動。
基督教文化中,人的生和死是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,死亡是靈魂擺脫了軀體而皈依上帝,人一經死亡,似乎就與自己的親朋沒什麼關係,因為軀體已經腐朽,靈魂則到一個美好的地方去了。
基督教強調要以一個純潔的靈魂去見上帝,因而基督徒臨終前通常要在牧師幫助下進行懺悔,體認上帝的仁慈,消除對死亡的恐懼。是精神上的臨終關懷的作用。



形式vs.內涵
中國人在喪葬儀式上相當重視外在形式,講排場、愛熱鬧、愛面子,參加者愈多,生者臉上就愈光彩。
墳墓要講風水、要巍峨,墓室要堅固,古代還講究陪葬物要豐厚(乃至有人殉,此到明朝中期英宗時才廢止)。
中國人辦喪事是給大家(活著的人)看的,因此著重形式主義。
西方人有簡喪薄葬的傳統,他們是在為死者辦喪事,是在為靈魂送行
殯葬儀式上,西方人顯得比較冷靜,以追思個人生前成就為主軸,重活人與死人間的關懷。



儒家vs. 基督宗教
中國的死亡文化是由儒家內聖外王、禮治社會的文化傳統,常被作為塑造儒家理想人格,從而推進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。
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靈魂學說的一部分,意在培養人們對上帝的宗教感情,純潔其道德情操,堅定基督教的輕塵世的生存觀。
現代西方的死亡文化受到15世紀以來的人道主義、個人本位主義的人文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影響。
西方現代殯儀服務、臨終關懷、自然死(安樂死)等都是要讓垂死者死得更安詳、更少恐懼和痛苦。



風水觀vs.環境觀
中國自古重視相地術,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與風水的關係。民間殯葬風水習俗極多,不同風水派別也有不同的看法,莫衷一是,一般人當然也都無法明瞭。
遇到辦理喪事時請教風水師,依風水師所言進行。生者才會安心,以致造成山坡地亂葬,或者墳墓就在大馬路旁,或者墳墓就在村落之中,嚴重破壞居家及山坡環境。
西方的墓園規劃就相當注重與環境配合,通常西方墓園也是花園,草木扶疏,絲毫沒有給人陰森的感覺。
西方墳墓通常不會隆起於地面而是與地面齊平,上平舖墓碑,頂多一個十字架豎在地上。整個墓園給人安寧、乾淨、空氣清新與環境融合的感覺。
由以上五種東西方殯葬文化的差異可以看出,殯葬儀式並非有一定原則,西方人可以用莊嚴肅穆的方式進行,我們為何一定要吹吹打打熱鬧非凡才行?
難道不能用一片真心來尊重死者、體諒生者?就殯葬文化觀點言,我國的殯葬禮儀是急待改革不可。